五分公司:端午节红色游

时间:2012年07月13日 08:32
作者:

    又到了玉粽飘香,艾草摇曳的日子了,空气里似乎处处弥漫着玉粽与艾叶交杂的清香。而今年的端午节却是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五分全体职工去河北白洋淀红色旅游,白洋淀闻名遐迩,必是人间仙境,有着摄人心魄的美,我满怀憧憬向往的的心情来到了华北明珠白洋淀的岸边。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坐船向目的地驶进,路过一片片芦苇荡,绿油油的将所有游人隐遁其中,想起了电视剧《洪湖赤卫队》里面的场景,几乎和现在一模一样,此时耳边响起了导游员柔美的声音:“白洋淀总面积336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主要的芦苇产区,苇杆和苇叶每年畅销全国各省,给白洋淀人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出现了一支奇兵----雁翎队,他们利用一望无际的芦苇做屏障,和敌人展开了长达八年战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前听说过白洋淀雁翎队打鬼子的故事,今天身临其境听导游员绘声绘色的讲解,悄然感觉,这不就是北方的洪湖吗?不同的是,以前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已成为全国著名的 5A 级景区。

    行进间,芦苇丛中一盏盏路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些灯并没有电线连接,只是每个灯罩后面都有一块吸光板----太阳能灯。白天吸收一天阳光,到了晚上就会亮一个通霄。我想如果晚上坐在船上的话,景色一定很美,放眼四望,一盏盏路灯,就像点点繁星,随意的洒落在宽阔的水面上,别有一番情趣。”我忽然想起 朱自清 先生写过的一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对夜间行船的描述:“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像是梦的眼睛了”。虽然还未入夜,但在这美景的熏陶下,我的眼光已近迷离,思绪也好像飞离了现在,去夜晚欣赏浆声灯影里的白洋淀了。


    一声汽笛响起,把我从梦境中唤了回来,行程的第一站---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到了,我们上了岸,随着人流,步入了展厅,首先纳入眼帘的是雁翎队队员使用过的和一些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从土制的大抬杆,到比较先进的重机枪,这些锈迹斑斑的展品,此刻静静地躺在柜子里供人们瞻仰,曾几何时,它们发出的阵阵怒吼,激励着国人奋起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墙壁上,挂满了和抗战有关的图片、文字,真实的记录了白洋淀人民抗击日寇的历史,大厅中间,几条大木船停在那里,听导游说,那就是雁翎队员和敌人做战使用过的木船。也许因年代太久,木质已呈黑褐色,它们满载着沧桑和荣誉,在这里永久地休息了。一批批展品不胜枚举。我们的队伍中有的人在不经意地浏览,有的人在驻足瞻仰,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东西也只能成为我们的记忆了,或许有的人连印象都不曾留下,外面的喧闹在吸引着我们加快步伐走出展馆,投入到水光映衬下的情景再现中去了。


    随后,我们来到了白洋淀的主打景区荷花大观园,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所有的荷花品种,整个园区分成若干个小池,小池里有各具颜色与形态的荷花,大如磨盘的王莲,含苞待放的睡莲,气质高贵的紫莲。真是一顿让人大饱眼福的荷花盛宴,它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来到荷花淀,美女姐姐们像轻盈的燕子瞬时不见了踪影,有的抢着去和白鹭拍照,有的去看骑摩托车表演,而我坐上游览荷花淀的小船,准备深入荷花丛中去欣赏和享受这一望无际的荷塘美:极目四望,碧波千倾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其间点缀着或合或闭,或粉或白的莲花,此时,用上那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合适不过,它们才是白洋淀的主人,岁岁枯荣,即使在八十年代相当长的干涸期也没能使它们绝迹,它们的根深深植入这片土壤,或许就是在等待这盛世的到来吧!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缓”。正沉浸于荷花美景时,船上的两个小朋友因为要玩水起了争执,把我带回了现实,索性也把手伸进荷塘,感受下水的清凉,却不小心被荷花上的刺扎得生疼,才女张姐笑着说到:哈哈,古文《爱莲说》里有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估计就是这什么意思吧!短暂的乘船后我又回到了岸上。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了,尽管我意犹未尽,看着渐渐西去的斜阳,也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踏上小艇,回头不经意间看到“早知有此园,何必下江南”这几个字,挥手,微笑。

    船儿又迈的轻快地步伐驶过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此时仿佛听到雁翎队的枪声,看到英雄儿女的足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人民的无穷智慧,创造了这方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仙境。

   白洋淀迎来了山西二建一线的成功者,湖水、荷花、芦苇、鹅、鸭......,一切一切都在欢唱!大自然赋予人类实在是好多好多!
   此文轻盈欢快,如临其境,飒是美妙!

本网评论员
2012年7月13日12:53:25